首页 科技 军事 财经 教育 体育 房产 健康 汽车 安全 热点 人才 推选

体育

旗下栏目:

补牙后注意事项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2-1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作者:admin 人气:

  1月30日,全国政协公布2022年度好提案名单,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李学林的《实施“高原红土地保护利用”战略筑牢西南粮食安全与生态屏障根基》提案获此殊荣。

  多年来,作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的李学林委员,始终是云南农业的代言人,曾经用脚步丈量了云南的山山水水,深入欠发达地区田间地头、农业生产一线,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诠释了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初心与守望,践行着全国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红壤面积大、分布广且集中、类型丰富,红壤占国土面积的73%,覆盖了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包括了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3大土类。正因红壤在云南的广泛分布,赋予了云南“高原红土地”的美誉。红壤作为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是云南省粮食、茶叶、花卉、水果、蔬菜、坚果、咖啡、中药材、烟草等重要粮经作物的主产区,支撑了享誉全国的“大菜园、大果园、大花园”等建设。同时,云南也是长江、珠江、澜沧江等国内国际江河流域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沿地段。“为此,红壤保护利用关乎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李学林强调说。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云南人,对生我养我的这片红土地有着深厚感情。同时,我也是一名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始终保持着对农业的挚爱,笃耕云岭40余载,时刻关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李学林告诉记者,近年来多次到楚雄、普洱、昆明、曲靖等砖红壤、赤红壤和红壤主要分布区开展调研发现,由于长期不合理的人为耕种、施肥,工程性措施建设滞后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红壤耕地质量提升的科技支撑不足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红壤贫瘠、质量退化和生态失衡,导致高原红壤酸化、黏重、贫瘠且板结。“了解到此情况,我心急如焚,深刻认识到如果高原红壤质量持续下降,将会导致水土流失等严重问题,制约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李学林如是说。

  李学林继续说道,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把保护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我国也先后根据不同土地利用和退化程度采取了相关战略性保护措施,如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盐碱地改良与利用等。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有责任、有义务为此发声。为此,他撰写了《实施“高原红土地保护利用”战略筑牢西南粮食安全与生态屏障根基》这一提案,希望得到国家对高原红土地保护与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视。

  李学林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保护利用:一是强化顶层设计,高位规划红土地保护利用战略目标,倾斜国家土壤治理和耕地保护政策支持,及早启动“高原红土地保护利用”国家战略实施。二是实施“高原红土地保护利用”科技专项行动计划。组建“高原红壤质量提升工程中心或联合实验室”,建立“红壤质量长期定位野外观测站、点和监测网络”,调整优化国家科技资源强化基础研究、平台搭建、应用研究,围绕红壤生产生态障碍性突出问题稳定支持,开展红壤耕地质量提升关键技术和模式的长期定位研究和集中攻关,为红壤保育、质量提升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三是实施红土地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坚持“用养结合、培肥消障、结构优化与蓄水控蚀”目标导向,建立完善高原红壤保育与质量提升技术标准体系,筛选出一批适合高原红壤保育与质量提升核心技术,综合应用建设红土地治理及生态修复示范区,全面提升红壤生产生态功能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业农村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等3部委都对提案进行了很好的回复。”李学林说,这也是对他履职的鞭策。今年恰好是开展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试点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时隔40年首次对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土壤的“全面体检”。“我将以此为契机,找准高原红壤退化的主要问题和成因,为下一步‘高原红土地保护利用’国家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李学林说。

  此外,多年来,李学林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高原特色重点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及科技创新等方面形成的提案、报告,或源于自身实践,或形成于多年专业研究,提交后都很快得到了立案、回复和落实。

  在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李学林说,“我将积极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踔厉奋发不怠,持续关注高原红土地的保护治理与可持续利用,高位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质量和竞争力,积极助推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