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 军事 财经 教育 体育 房产 健康 汽车 安全 热点 人才 推选

热点

旗下栏目:

现代奇侠传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23-02-0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作者:admin 人气:

  在1月12日召开的陕西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获批建设”,西安正式成为国内第四个获批建设“双中心”的城市。这是继国家中心城市获批之后西安及陕西的又一重大利好。

  特意去相关部委官网查询了“双中心”的政策要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由发改委、科技部联合批准设立,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助于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显着提升中国基础研究水平,强化原始创新能力。用大白话说就是要做好基础研究、多出科研成果。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由科技部批准设立,是应对科技革命引发的产业变革,抢占全球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突破涉及国家长远发展和产业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构建和完善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科技力量。用大白话说就是要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由于双中心极高的含金量,早已成为国内大城市眼中的“香饽饽”,成都、武汉、南京、杭州、长沙、济南、青岛、沉阳等国内主要城市,均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科技创新中心。

  比如早在2017年,长沙就提出了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在2021年还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南京在2018年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其中提到了要打造两个中心,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湖北在2020年提出了争创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而杭州则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集中力量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

  本次同时成为“双中心”的只有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和西安,祖国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各只有一个,这个含金量比之前的国家中心城市还要高。

  GDP并不占优的西安,为什么能击败成都、武汉、南京、杭州等强劲对手,成功获批双中心?我归纳了两个原因:

  西安目前拥有各类科研机构460多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6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4家、企业技术中心237家,各类人才、两院院士数量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西安最强的三所大学——西交、西工大、西电,一共拿下10个含金量极高的A+,分别是电气、能动、机械、控制、核科学、计算机、航空宇航、材料、电子、通信,全部是与高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工科大学科。

  先看西安交大,西交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强化有组织科研”,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军民融合示范平台、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实现了突破,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组和新建中取得突出成绩。已经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共建50个校企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等重要科研项目获批数再创新高。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应用在卫星导航、大飞机制造、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科技冬奥等领域,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战略。

  再看西工大,提出“积极对接国家需求,打造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西工大模式”。把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载人航天、C919等重大型号任务,牵头研发的“飞天一号”组合动力飞行试验圆满成功。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通过立项评审,获批柔性电子领域首个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牵头建设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同时高质量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探索成果转化的西工大路径,获批科技部、教育部首批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

  最后看西电,提出“求真务实、勇登高峰,把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扛在肩上,打造创新驱动新高地”。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中,信息通信领域保持优势,在制造领域和微电子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多项成果应用于航母、探月、探火、东风等“大国重器”“大国工程”,工业软件、元器件等“卡脖子”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成效显着,聚力于“秦创原”,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实力明显增强。

  可以说陕西的高校确实是胸怀国之大者,脚踏实地在用创新的智慧和贡献的实绩,彰显着服务重大战略、勇担重大任务的家国情怀,而这一切国家也都看在眼里。

  传统上,西安的大企业基本都是国有企业,石油化工、航天航空、军工、汽车等产业,长期以来都是西安的优势产业,近几年随着秦创原的设立和半导体、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国内众多百强民企和外企加大在西安的投资,西安的经商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产业体系更趋完善。西安已经拥有隆基股份、航发动力、陕西煤业、中航西飞等4家千亿市值上市公司,在中西部城市中排名第一。

  2022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预计突破9700家,同比增长超过36%。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预计突破11000家,同比增长超过28%。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6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7%。

  近期发布的《2021年西安市研发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西安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553.67亿元,比上年增加47.61亿元,增长9.4%。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5.18%,比上年提高0.13个百分点。投入强度高于全省2.8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74个百分点。

  西安和陕西科技创新的着力点不止于研发,在推动研发成果转化和创新主体扩容提质方面,都给予了相当的重视,这其中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作用越来越明显。

  比如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航空产业两链融合示范区、先进计算科技园等一批科创平台和产业园区,都得到加快布局建设。沣东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西安电子谷等“三器”示范平台已经建成了67个,陕西高端机床创新研究院、大飞机创新原等各类研发机构新增了65家。

  同时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更加顺畅,比如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通过成果转化累计组建高新技术企业41家,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6个,已形成我国稀有金属领域最大的产业集群。西安光机所累计投资孵化企业406家,其中一半以上落户在西安。西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 “三项改革”试点孵化了铂力特、华秦科技、鑫垚陶瓷等57家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

  西安科研成果“落地开花”,科技企业队伍不断壮大,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步履更加稳健,随着创新推动产业规模壮大和能级提升,西安的科技创新优势正在转化为产业和经济胜势。

  按照官方的说法,西安综合性科学中心由“一核两翼”构成,“一核”位于丝路科学城(西安科学园),其最核心区就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对面,在国家科学中心与科创中心的加持下,这里势必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前沿高地。

  比亚迪、中兴、华为、三星等企业都集中在此。结合区内西北工业大学强大的航空航天科研实力,未来的电子信息产业和航空航天产业,会在这里有很大发展。

  “两翼”则是中国西部创新港和长安大学城。中国西部创新港是以西安交大新校区为主体的秦创原总基地,通过与西安交大的电动机控核等A+学科相结合,完善大科学装置,发展相关重点产业。长安大学城囊括了西安大部分高校,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财经大学等高校,创新氛围浓厚。

  推进“双中心”建设,就是要以丝路科学城(西安科学园)为核心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策源地、具有前沿引领性的新兴产业衍生地和“一带一路”顶尖人才首选地。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国家大力支持西安,把西安定位为中西部科技发展火车头,寄予了殷切厚望。

  如果搞好这来之不易的“双中心”?就是要继续发挥好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发展优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快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加快大科学装置建设,争创国家实验室,谋划建设一批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打造重大原始创新核心区,实现重大原创性和颠覆性技术成果突破,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西安如何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与双中心互相加持、同频共振,促进科技和经济的共同发展,是未来十年的一大看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