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 军事 财经 教育 体育 房产 健康 汽车 安全 热点 人才 推选

财经

旗下栏目:

改革“加速度”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9-09-2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作者:admin 人气: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沿着市场化改革方向一路“加速度”前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企制度,不断优化调整布局结构,完善内部约束激励机制,同时以混改为突破口,实现“国进民升”,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厂各种精密、高效单轴自动车床专供钟表、仪器仪表、无线电原件、照相机、打火机、玩具等各种行业加工轴类零件时使用……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1979年6月25日,四川宁江机床厂刊登在媒体上的一条“别样”广告,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广泛争论。

  彼时,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政府部门统一拨原料、下指标,国有企业是车间,产品统收统销。机电产品是生产资料,只能按国家计划指标分配。

  1978年10月,四川率先在全国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工作,宁江机床厂等6家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成为首批试点企业。几个月后,宁江机床厂通过打广告“以销定产、产销直接见面”,一个月的订货合同就是一年产量的两倍多,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

  诸如此类的成效极大地鼓舞了改革者。1979年7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5个文件,以放权让利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改革在全国拉开序幕。

  推行经济责任制、两步“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资产经营责任制、租赁制……一系列举措突破了高度集中统一的传统国有企业管理模式,激发了企业的创造力。

  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蓬勃发展,国企开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渐渐力不从心,寻找一种更加深刻的制度变革成为时代的要求。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作为全国百家试点企业之一,原烟台合成革总厂改制为万华集团合成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原总裁丁建生清楚地记得,当时将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组成人员上报批准,有关部门感言:任命过党务干部、行政干部,还从来没任命过董事和监事干部。

  变化的不仅仅是名称,更重要的是内涵——是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让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更探索出一条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具体途径。到2000年,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80%以上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2003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第一次在政府机构设置上实现了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所有者职能的分离,明确了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确定了“国家所有、分级代表”“权力、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管新体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炉,成为新时代国企改革遵循的重要指导原则。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如今,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已经取得明显进展:中央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有80多家央企建立了规范的董事会,企业市场化基础进一步筑牢;坚持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和管好相统一,《国务院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19年版)》正式公布,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迈出重要步伐,企业各层级活力全面激发。到目前为止,中央企业成立了19户国有资本投资公司,2户资本运营公司,全国有36家省级国资委改组组建了142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伴随着国企制度改革的深化,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也在“进退”调整中不断优化,并不断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