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 军事 财经 教育 体育 房产 健康 汽车 安全 热点 人才 推选

推选

旗下栏目:

哪怕微弱也要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发布时间:2023-06-2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作者:admin 人气:

  1939年7月,26岁的王洛宾在青海湖北畔的金银滩草原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草原一边开金色小花,为金滩,另一边开白色小花,为银滩,合为金银滩。从行政区划上,这里今天属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县。

  6月19日晚上,在海晏县西海镇(也是州府所在地),一个名叫达玉部落的国家3A级景区,我和洛桑尖措(下称“洛桑”)不期而遇。他出生于1977年,是一位藏族歌手,2010年登上过央视《星光大道》。他也是创业者,用了十几年时间把达玉部落打造成“西宁向西九十公里,吃喝玩乐都在达玉”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基地,被誉为“高原第一村”。

  无边旷野,茫茫夜色,洛桑的歌声在飘荡。游客们围着篝火,在藏族姑娘的示范下翩翩起舞。不远处,烧烤的香气扑面而来。如果说有一种幸福叫悠然自得,此地此景此情便是了。

  但对于我,海拔3200米左右的高原反应,虽不剧烈却也明显,所以在草原上只停了不久就回到达玉国际大酒店休息。离开后,我请洛桑发了一些资料,又通过微信和他进行了交流。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满脸欢笑的阳光歌手,创业途中也曾备受打击,甚至想过了却今生,是靠着信仰和坚持才走过来的。

  达玉部落也是一个英雄的部落。1958年中央决定在金银滩草原建设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221基地。达玉部落的1700多户6900多名牧民为此离开了世代生息的家园,迁移到刚察、祁连等地,最远的在几百公里外,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留在当地,搬迁到基地的外围。

  洛桑说,当时迁移的任务很急,时间很短,父辈们匆匆忙忙就赶着牛羊,驮着帐篷离开了。他们踏过草原,越过高山,赶往安置点,很多父辈在搬迁中牺牲了,牲畜损失也很严重。后来,因为要给基地提供牛羊肉作为营养,外地招的工人又不擅长放牧,才又召回了一些达玉部落的牧民。

  洛桑的父母属于留在金银滩的少数牧民,他们辛勤放牧,为221基地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上世纪80年代基地全面退役,1989年,“中国原子城”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开放。

  1954年秋天中国发现有铀矿后,开始把原子弹纳入战略考虑。1955年1月,毛泽东在论证原子弹上马的会议上说:“我们只要有人,又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1956年4月25日,他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60年代初苏联停止对华援助后,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搞出原子弹”。

  1959年2月,来自部队的2000多名转业干部、战士与数万民工,在金银滩拉开了中国核工业的序幕。众多科学家和技术骨干也来到基地,钱学森、钱三强、彭桓武、王淦昌、郭永怀、邓稼先、周光召、朱光亚、陈能宽、程开甲,一代杰出科研人才都曾在这里默默耕耘,全力攻关。

  1963年3月,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完成。1964年4月14日,基地生产出第一批浓缩铀,并加工出第一套核部件,6月6日,在几千次小型试验和八次大型试验的基础上,221靶场进行了最后一次全弹轰爆试验。这次试验除了核部件不是核材料外,都是核爆炸所用实物,被称为“冷试验”,结果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取得了圆满成功。

  1964年秋,一列隐秘的核弹专列从221基地的一个小站起动,奔赴千里之外的罗布泊试验场。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基地的功勋科学家们又紧张投入到氢弹的研究中。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

  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设计方案上最后签字确认的是邓稼先。他1958年从北京离开妻子许鹿希和一双年幼的儿女,奔赴221基地。此后28年,除了出差回京在家里住上一晚,第二天就匆匆离开,家人对他的了解仅限于“他到西北去了”。他从未透露过自己去西北干什么去了,只在最初离家时对妻子说过:“如果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辈子就活得很值得,就是为它死了也值了。”

  1985年7月31日,邓稼先回京参加一个会议时,张爱萍看到他气色不好,亲自给医院打电话安排接诊,被确诊为直肠癌。在治疗过程中,躺在病床上的邓稼先依然心系事业,并在1986年4月和于敏联名向国家提交了《全面停止核试验的可能性与我们的对策建议》。1986年7月29日,这位“两弹元勋”科学家离开了人世,留下的遗言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1989年,邓稼先逝世三年后,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又一次落到他的名下,奖金为1000元。许鹿希把这笔钱赠给了核武器研究院青年科协,并在信中写道:“一个人靠脊梁才能直立,一个国家靠铁脊梁才能挺立。研究院的工作能使中国挺得更高更强,青年同志们会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同时,在你们身边有和邓稼先共事多年,有的至今仍在奋战不息的元勋们。因此,青年同志们会感到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十分幸福……”

  1995年5月15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消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全面退役,该基地已移交当地政府安排利用。

  事实上,早在1987年6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军委办公厅就已下发文件,完成了历史使命的221基地被撤销。万名员工离开了奋斗多年的金银滩,不少当年迁走的藏族牧民则重回草原。

  洛桑说,在221基地撤销,科研人员搬走后,牧民们为基地提供服务的工作岗位也就没有了。他们原本就生活贫困,靠基地才解决了生计,这下又陷入失业。他有5个兄弟,都是“核二代”,因家里没钱,两个弟弟很早就辍了学。全家支持他一直读书,考上了青海艺校,2000年毕业,通过努力成了海北州歌舞团的一名声乐演员。2003年、2009年他参加了青海省电视台的藏历春节晚会,2010年发行了首张个人专辑《梦中的卓玛》,并参加了央视《星光大道》栏目,获得优秀歌手奖。

  也许是经常在外演出的原因,洛桑回望家乡时,有着和他的牧民兄弟们不一样的眼光。他觉得这里有研发原子弹的红色文化,有金银滩的绿色文化,有藏族的民俗文化,是有经营价值的。尤其是看到草原上有些年轻人游手好闲,喝酒打台球,更萌生了做点好的生意、帮助他们改变的想法。2003年后,他扎起了帐篷,在牧场上办起了牧家民俗园,越办越红火,每年的收入有20万元左右。

  2010年后,洛桑看到青海湖国际自行车公路赛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业运动员,也吸引了很多自行车发烧友每年夏季到青海湖畔骑行,于是开始做高原骑行服务。2012年,他和几个朋友一起成立了海北达玉部落文体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从最初只有50辆自行车起步,发展起来。他们设置了民俗馆、高原民间体育体验区,里面的吧台、桌椅等都用废弃的自行车制作。骑行者和游客们还可以在草原上体验骑马、射箭、蹬棍、锅庄舞等高原文化体育项目,“一路骑行、一路旅行、一路修行”。很快,达玉部落就成为中国最大的自行车旅游综合服务基地。

  “环湖一圈要骑行360公里,一天骑90公里,一共4天,所以我们建了4个环湖驿站,每个驿站可以服务四五百人,有的是上下铺,也有单间,最多时我们有5000多辆捷安特、喜德盛、美利达等自行车,是亚洲最大的自行车俱乐部。”

  然而,2016年的一场环保风暴让洛桑的事业瞬间濒临倒闭。“当时这些驿站没有土地证,但之前也是政府许可的。等严格的环保政策下来之后,要求全部拆除,也没有补偿。原来的投入是合伙人一起投的,还有银行贷款。拆除后,300多人的就业没了,合伙人离开了,银行又来抽贷、断贷。对着1800多万的总负债,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办。有人说可以收购‘达玉部落’,给1000万,我觉得太贱卖,就回绝了。”

  支撑洛桑的是信仰。他觉得佛祖会保佑他,因为他在做好事。环湖驿站没有了,但他还有草原上的达玉民俗村的基业,这块210亩的土地从2009年到2013年经过县、州、省的层层审批,最终获得了商业用地的资质。

  洛桑开始了二次创业。有用地资质,就能抵押贷款,银行给了4000万元授信额度。然而困难还是一波又一波。由于环保要求越来越严,附近的砂石厂被关闭,工程建设不断延期。三年疫情更是雪上加霜,直到2021年达玉国际大酒店才建好。

  2022年,原以为能恢复正常了,没料想达玉部落一年一度的音乐节做好了万全准备,却因疫情反复只能叫停。也是因为疫情,不少在达玉商城上购买高原特产的顾客,到货时间极大延长,产生了很多抱怨。

  洛桑说,在驿站被拆、负债累累的时候,他几次想离开人世间,想解脱,“但心中那份民族信仰的力量告诉我,所有挫折和困难也是在修行,都会过去,政策也会越来越好”。他是真心这么想的,因为“如果不是政府政策支持,达玉部落的大本营也无法保留,那就无法发展壮大到今天。还有牧民生活的改善,也离不开这些年的惠民政策”。

  洛桑说,他之所以能从长达数年的至暗时刻中走出来,一是相信佛祖和政府,二是觉得要对家人负责,三是靠朋友们的帮助。“有不少企业,包括雷军这样的企业家,还有央视的朋友,都从我们这里买牛羊肉,买手工优选的虫草、油菜花蜂蜜和高原藜麦。特别是汇川技术、鑫达集团,疫情期间帮我销售了达玉洛桑牧场的牦牛肉、藏羊肉、土特产达1600多万元。他们让我在最困难的时候还有收入,有现金流。”

  2023年,一切终于走上正轨。达玉部落也荣获了全国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称号。恰逢这两年露营流行,洛桑对未来信心十足。

  “现在我们还有两三千万负债,但这块土地和酒店等固定资产的价值已经提高了很多,所以一定能过去,一定会更好。”

  从歌手到创业者,洛桑在自己蝶变的同时,也给周围的牧民带来了希望。达玉部落常年聘用的当地大学生和牧民有50多人,旅游旺季有300多人。2016年至2021年的脱贫攻坚时期,达玉部落和夏格尔农牧专业合作社通过参与经营、订单收购、用工就业、分红增收、救助帮扶、助学创业等方式,累计为海晏县4个乡镇的611户农牧户和41名农牧区贫困学生,兑现分红、助学、救助等资金246.3万元。

  说实话,到青海湖,如果只是蜻蜓点水环湖兜兜风,拍拍照,不会有太深记忆。如果有高原反应,很难下决心再去一次。

  但洛桑讲的故事,让我对再去青海有了新的向往。海晏县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西海镇有王洛宾音乐纪念馆,这位西部歌王曾说,“我最得意的是在痛苦中写成的作品,因为痛苦中的美比幸福中的美更线基地,就是今天西海镇的前身。张爱萍将军题写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在这里,原子城展馆在这里,221基地的地下秘密指挥中心和爆轰试验场等7个分厂的旧址都在这里。

  这两年中国经济极为不易,我感同身受,去年就总结说“行行都在卷,处处都做难,人人都在熬”,也提出了“风大雨大不如心大”“卷是常态,熬是心态”等观点。

  有一些发展阶段,越发展会感到越轻松;也有一些发展阶段,外因内因碰头,周期性结构性因素共振,此时困难往往是发展的伴生物,越发展感到越难。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60后企业家在我们一个群里说,现在社会有很多不如意的情况,揶揄一下可以理解,但我经常回老家,三等小县,看到普通百姓也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比如医疗更有保障了,80多岁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了,肚子不会饿了,有补丁的衣服销声匿迹了,小河边还有塑胶跑道了,甚至还能经常喝点小酒哼几首小曲。

  有朋友回应说,生活比过去当然是好的,但大家探讨的是怎么能让更多人比现在更好,这个真的很难。从不好到好,从好到更好,是两个级别的事。

  我想到了伟大的邓稼先,想到了洛桑这样的创业者,想到了淄博烧烤和贵州村超,价值也好,幸福也罢,其实都是求仁得仁的选择。如果环境就这么难下去,“调心”也是我们的必选项,而这也并非犬儒主义的逃避。

  从西宁回到上海第二天,我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和来自东莞松山湖的一些企业家交流。我开头说了一些困难,从他们的表情看,他们明白我不是粉饰者,是了解实情的。我的PPT正文第一页的标题是:为什么今天特别需要企业家精神与创新?下面写了这么几条——

  我的这些想法,是调研了大量龙头创新企业后的心得,也是在和洛桑、阿立(《》这样的创业者交流中获得的启示。

  不管在怎样的环境里,我们都可以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做对自己、对他人都有益处的事。对自己负责,就是对时代负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