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 军事 财经 教育 体育 房产 健康 汽车 安全 热点 人才 推选

房产

旗下栏目:

无(wú)微(wēi)不(bù)至(zhì)怎么解读?

发布时间:2023-09-2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作者:admin 人气:

  近日,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引发大众对我国科普现状的普遍关注。(9月20日《光明日报》)

  科创与科普,乃创新发展之两翼。近年,我国科创事业不断突破,科普事业蒸蒸日上。然而,面对社会对科普的旺盛需求,我国科普人才在规模与质量上还“稍逊风骚”。其中一个重要掣肘因素是评价体系较为模糊,致使科普人才面临职业认同缺乏、上升渠道狭窄等诸多困窘。

  为解决这一堵点,不同地区、不同机构各显其能。去年,湖南首创以“科普师”命名的职称系列,开展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审;今年,中国科协面向中央在京单位开展科普专业职称评审。总的来看,这些评价改革的要点就在于专职专评,旨在厘清科普与科研人才之间的模糊状态,引导科普人才发展迈向专业化、精细化。换句话说,专职专评的目的之一,就是为科普人才打开新的发展通道。

  那么,实效如何?相比传统职称评定,专职专评有两个突出特点:专业细化、重视实践。比如,很多省份推行专业职称评审前,评审标准以挂靠专业为主,参评指标有限。推行专职专评后,不仅专业更加细分,评审整体也更加突出专业能力、业绩和贡献,改变了论文、论着评价权重过高的问题。这无疑有助于破除职业壁垒,提升管理制度温度,激励人才成长。数据显示,今年,中央在京单位共有71名申请者获评科普专业中、高级职称,参评者多为企事业单位、媒体以及科研院所的科普工作者。

  科普职称专职专评,是落实科普与科创一视同仁的有力举措。期待这类改革在全国范围从速推开,破除科普人才晋升壁垒,为科普职业化、专业化探索有效路径。(庹亚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