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 军事 财经 教育 体育 房产 健康 汽车 安全 热点 人才 推选

体育

旗下栏目:

形(xíng)单(dān)影(yǐng)只(zhī)真的还是假的?

发布时间:2024-01-1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作者:admin 人气:

  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聂荣臻、恽代英等人的领导下,南昌起义爆发。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因为有很多国民党左派将领领导的部队参与南昌起义,所以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

  第11军由叶挺任军长、聂荣臻任党代表,蔡廷锴任副军长,陈公培任政治部主任(第11军下辖第10师,24师、第25师,师长分别是蔡廷锴、叶挺、周士第)。

  第20军由贺龙任军长、廖乾吾任党代表,陈浴新任参谋长(第20军下辖第1师,第2师,师长分别是贺锦斋、秦光远)。

  直到这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发动的秋收起义,将起义部队番号改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任起义部队总指挥,毛泽东任前委书记,余洒度任师长、余贲民任副师长、钟文璋任参谋长)。

  同年11月13日,潘忠汝、戴克敏、吴光浩等人领导发动了黄麻起义,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

  1930年,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依旧简称红军。在红军的历史上,拥有军级番号的红军总共有70支。

  由于当时红军部队发展形势变幻无常,中央军委对各军的序列和番号没有做统一规定,各根据地之间联系不畅等种种原因,各地工农红军番号设置重复现象非常普遍。

  红军历史上有3支红4军,第一支是1928年4月,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余部在井冈山会师组成的红4军。

  第四支是1931年1月,红6军副军长段德昌率红6军一个团返回洪湖,与红2军留下的部分伤员重组洪湖新红6军,军长段德昌。

  第二支是1930年7月,鄂北红军组建的红9军,当时并未设立军部,下辖26师,1932年成立军部。

  第二支是1930年5月,闽西游击队改编的红9军组建不久后即改称红12军,除邓子恢调任政委外,军队主要干部基本不变。

  第三支是1930年11月闽西红20军、红21军改编的新红12军,代军长贺沉洋,不久,左权任军长。

  第二支是1931年12月,宁都起义中由国民党26路军改编为红五军团,季振同任总指挥,肖劲光任政委,董振堂任副总指挥,赵博生任参谋长。

  红军历史上有3支红15军,第一支是1930年7月,徐海蚌地区暴动队组成的红15军,但这支红15军很快被打散,番号取消。

  军长陈资平1932年被捕叛变,加入中统,1948年策动了蒋介石警卫师起义和江阴要塞守军起义。1949年遇害,追认烈士。

  红军历史上有1支红17军,1933年3月,湘鄂赣独立第3师和赣北独立师、河北指挥部组建的红17军。

  红军历史上有3支红19军,第一支是1930年夏,冀东暴动武装组成冀东红19军,不久,在国民党军的进攻下失败,未成立军部。

  第二支是1930年8月,河北省完县暴动武装组成的冀中红19军,军长葛占农。不久,在国民党军的进攻下失败。

  第三支是1933年,福建军区第55、第56师,并组成的东南战区红19军,军长由东南战区指挥部司令员叶剑英兼任。

  红军历史上有3支红20军,第一支是1930年5月闽西地区游击队组成的闽西红20军,军长胡少海,政委邓子恢。

  红军历史上有3支红21军,第一支是1930年夏,冀南农民暴动武装组成的冀南红21军,不久,在国民党进攻中失败,未建立军部。

  第二支是1932年7月,江西军区独立第4、第5师组成新红22军。军长萧克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红军历史上有1支红24军,1931年7月,西北军驻平定地区一部发动武装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红24军。

  红军历史上有1支红25军,1931年10月鄂豫皖苏区红4军第10、第11、第12师部分部队,组成红四方面军25军,军长旷继勋。

  红军历史上有2支红26军,第一支是1930年9月冀南地区暴动队改编的冀南红26军,在组建不久,在国民党进攻下失败,未设立军部。

  第二支是1932年12月,陕甘游击队改编的陕甘红26军,当时未设立军部和师部,1933年11月设立红26军42师师部。

  红军历史上有2支红27军,第一支是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苏区后,留在苏区的81团、英山独立团及霍山独立团和霍邱一个营等部组成红27军(红27军下辖79师师长就是开国大将徐海东)。

  第二支是1935年1月底,陕北独立师改编的红27军,当时未设军部,只辖84师,师长杨琪,政委张达志,参谋长朱子修。

  军长贺晋年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本可授予上将,由于种种原因仅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唯一一位副兵团级少将,也是军衔最低的首任红军军长)。

  红军历史上有2支红28军,第一支是1933年1月上旬,由鄂豫皖苏区红25军221团和特务营为基础组成皖西红28军。

  红军历史上有2支红30军,第一支是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11师和各地独立团改编的川陕红30军。

  红军历史上有1支红31军,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73师和任玮璋起义部队、各地独立团合编为红31军。

  红军历史上有2支红32军,第一支是1932年9月由吉林省磐石、海龙县农民武装组成的东北红32军,当时未设立军部,曾由李红光、孟洁民、杨靖宇领导,后改编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

  (注:1932年10月1,黑龙江汤原曾成立红33军,但这支部队不在红军正式番号内,1933年11月,部队改称汤源反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

  红军历史上有1支红34军,1933年,升钟寺独立师和原川陕军区的几个独立师组成红34军,下辖红2师、3师、4师,5师,2师(师长丁武选),3师(师长徐长勋),4师(师长吴世安),5师(师长袁克福),但是一直未设立军部。

  综上所述,在除去空悬和重复担任军长的现象,70个红军总共有55位首任军长,其中有12人参加1955年的开国大授衔。

  (而在解放军评选的36位军事家中,朱德、彭德怀、林彪、贺龙、陈毅、叶剑英、肖劲光、张云逸,王树声、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左权、罗炳辉、黄公略、刘志丹等16人光荣入选)

  其余军长,何长工、古大存、王维舟、罗贵波等人没有参加授衔仪式;何畏、胡公冕、陈资平、张涛等人叛变或脱党;

  最令人为之扼腕的是55位红军首任军长,有34人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牺牲率高达60%。

  这个鲜血淋淋,赫然醒目的数据是革命先烈为了革命成功,为了建设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奉献一切的直接体现。

  当年红军将士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和实力百倍于己的强大凶狠的敌人,浴血奋战,终于由弱胜强,一步一步赢得革命的胜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