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 军事 财经 教育 体育 房产 健康 汽车 安全 热点 人才 推选

热点

旗下栏目:

矢“志”不渝!新中国第一代史志人捐赠藏书4000余册丨世界读书日

发布时间:2023-04-2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作者:admin 人气:

  如果市民想了解奉贤的过去,一定会在书籍中遇到过一个熟悉的名字,姚金祥。近日,史志专家姚金祥向奉贤区史志办捐赠书籍4000余册,并在区史志办设立“乐志斋”藏书室。把快乐修志作为毕生志向,姚金祥是新中国第一代史志人,致力于史志工作40余年,编着《奉贤县志》等史志书籍40余部,退休后,依旧为奉贤史志事业贡献光与热。

  方志,是一个地方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当新中国掀起社会主义第一轮修志潮的时候,“谁也没有经验?新中国的地方志应该怎么修?”姚金祥介绍道。

  奉贤自清雍正年间建县以来,解放前曾修过两部县志,分别是清乾隆及光绪年间修订的。民国时期也曾启动修纂工作,但并未完稿。

  没有先例,只能走一步学一步。1981年,姚金祥任奉贤县修编县志办公室副主任,和同仁们一道,开始了县志修纂探索工作。

  “当时有的区县起步比较早,我们也出去到处学习。有的主张按照时间来划分,比如说解放前一段,解放后一段。有的主张用城市学来指导城市志的编纂……”姚金祥回忆道,“我当时感觉,这和传统地方志按照门类的横向编纂体例差异很大。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们基本确定了遵循地方志分门别类的体例,但是碰到的问题是,新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旧时代差异很大。传统方志的门类是不能照搬的。”

  在摸索中,奉贤率先确定了按照社会分工来分门别类编纂的体例,“当时一开始分了26个门类,拿出来后,大家都说这个方法好。”姚金祥介绍道,按照社会分工来分类,各个门类的资料就对应了相关的职能部门,比如说农业的找农业部门,资料整理编纂也就有了抓手。

  1984年7月,《奉贤县志》已基本完成初稿,在黑龙江黑河举行的全国北片十三省市县志评稿会上,“当时只有我们一家按照社会分工来分门别类。现场也有同志提出,这应该是地方志编纂的一个方向。”姚金祥告诉小编。

  《奉贤县志》于1987年出版,是上海市解放后第一本出版的区县志,在当时有极大的示范作用。姚金祥介绍道,“县志出版后,到奉贤来学习取经的多得不得了。《奉贤县志》卖掉了几千本,都是买回去学习的。”据介绍,后来全国也规定,地方志基本要按照社会分工来设置篇目。

  从《奉贤县志》开始,方志事业便伴随了姚金祥的一生。由于长期的伏案工作,今年78岁的姚金祥,视力已经明显退化,但回忆起《奉贤县志》的编纂过程,仿佛历历在目,每一个时间节点、县志的字数等都如数家珍、脱口而出,史志人缜密的记忆力,依然让小编惊叹。

  姚金祥曾任县委党史办主任、市志办副主任、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年鉴》《中国地方志年鉴》编委等,除了编着史志书籍40余部,参与评议、审阅全国各地地方志书,更是多达200余种。

  多年来,姚金祥潜心钻研,收藏党史和地方志书籍数千册,对奉贤历史颇有研究,始终关心、支持奉贤史志发展。

  “应该来讲,有捐书这个想法已经有一两年时间了,之前考虑过捐给哪个部门更合适。”考虑到藏书均以方志类为主,而捐赠给史志办,则能最大程度发挥这批书籍的指导作用。“现在编方志,已经不缺指导书籍了,希望年青一代能好好利用这批书籍。”

  事实上,这并不是姚金祥第一次捐赠书籍,此前也捐赠书籍给上海图书馆、上海地方志办、奉贤档案馆等相关单位,此次捐给区史志办的图书,为近年来捐赠体量最大的一次。

  在捐赠书籍之前,姚金祥已对书籍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他们也答应我,按照我整理的类别来摆放,这样更方便查找利用,我也很高兴。”姚金祥表示。

  据了解,这也是近年来区史志办收到的个人资料捐赠数量最多的一次,书籍内容覆盖范围广、研究价值和文献价值都很高。“收到书之后,我们也安排了专门人员,按照志书、年鉴、理论研究书籍、杂志等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上架工作。”区史志办年鉴科科长胡婷婷介绍道,“因为捐赠的大量书籍,是地方志的理论着作和学习资料,对于我们来说,平常学习又多了一个好去处。”

  据介绍,奉贤即将启动第三轮修志工作,即第一本《奉贤区志》的编纂。(奉贤撤县建区后曾编纂奉贤县续志,为第二轮修志工作。)这批藏书不仅极大丰富了区史志办的原有馆藏,对于开展奉贤区域的一些研究,以及奉贤第三轮修志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如今,78岁的姚金祥仍然身体力行,从事着奉贤地方史的编纂工作,“目前受区退役军人局的委托,在收集整理朝鲜战场上的奉贤儿女的相关资料。”据了解,今年7月份,这本由姚金祥参与编纂的新书就要和市民见面了。读书、编书、捐书……一辈子与书籍打交道的史志人,仍然在路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