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 军事 财经 教育 体育 房产 健康 汽车 安全 热点 人才 推选

热点

旗下栏目:

专访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思想的前沿性是当代美术馆的根本

发布时间:2019-07-3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作者:admin 人气:

  “数字化就是对原来二维空间的一个彻底的打破。再过二十年,可能那时候艺术作品的形态都变了。今天你看习以为常的大型装置,那时候可能连装置都少了。由于每个时代的这种快速的、加速度的变化,我们今天的这种馆藏,更加值得关注。”谈及近期正在举行的红砖美术馆五周年收藏展“千手观音”,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告诉南都记者。

  2014年5月,这座由著名建筑师董豫赣担纲设计,历时7年潜心打磨,拥有精致的东方园林形态的当代美术馆正式开馆,成为与798艺术区分庭抗礼的另一个北京当代艺术地标。几年来,它凭借连续推出的兼具有学术性、前沿性和话题性的展览,吸睛无数,获得了艺术爱好者的追捧与学界的首肯。

  此次的五周年收藏展,通过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丹·格雷厄姆、何子彦、黄孙权、黄永砅、加藤泉、安德里亚斯·穆埃、劳拉·普罗沃斯特、邱志杰、安德烈斯·塞拉诺、沈远、里克力·提拉瓦尼、吴山专&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温普林、肖鲁、邢丹文等17位艺术家的作品,对美术馆的五年进行整体性的回顾。

  展览同名作品、旅法艺术家黄永砅的《千手观音》是红砖美术馆于2012年购入的首件馆藏。这件高达十八米的作品,将观音的1000只手臂嫁接在马塞尔·杜尚作品《瓶架》的意象之上,佛手或拿或托着各种法器、动物、植物、日用品、废弃物,可谓包罗万象,呈现出对当代世界多元、复杂文化语境的审视及思辨,记录着当代艺术的时空坐标。多年以后,闫士杰依然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妙”的收藏。《千手观音》开启了一座当代美术馆关于艺术收藏的思考,并逐渐形塑了红砖美术馆“收藏即传承、共享即教育”的价值取向。

  与《千手观音》同时展出的,还有曾在轰动一时的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个展上出现过的《道隐无名》、《盲亭》、《明日共鸣器》、《声音银河》,丹·格雷厄姆的概念户外馆《冲孔钢板分隔的双向镜圆柱》,加藤泉在红砖美术馆驻地创作的石雕《无题》,沈远以福建土楼为原型创作的《井》,何子彦以一位三重国际间谍的人生为蓝本拍摄的《无名》,邢丹文在上世纪90年代富于感官亲密的摄影实践《个人日记》等等。

  《明日共鸣器》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2018 棱柱玻璃杯、彩色滤光玻璃镜(黄、蓝紫)、LED灯、LED驱动器、不锈钢、油彩(白)、线

  2018年,红砖美术馆成立了艺术文献中心,并陆续接收到30多家来自个人、机构、画廊、艺术媒体等文献、图书、资料的捐赠,包括包括东八时区、泰康空间、常青画廊、香格纳画廊、《Artforum》杂志、《典藏》杂志,艺术家邢丹文、黄锐、肖鲁等。

  此次展览在展厅二楼特别设立馆藏文献图书区、公众借阅体验区及丹·格雷厄姆作品《精选辑》试听区,试图以多样的展示手法给观众带来层次丰富的参与体验。文献区同时展示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在红砖驻地创作的手稿作品,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艺术家作品背后的创作线索。作为红砖美术馆新纳入的重要收藏,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的作品《军械库》以照片形式首次亮相,这件承载了艺术家创作系统的“工作室”,喻示了生生不息的创作思想发源地,将开启红砖美术馆下一个五年。

  南都:黄永砯的《千手观音》是红砖美术馆的首件收藏。在2012年的时候,收藏这么大的装置,我觉得还是需要挺大的魄力的。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