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 军事 财经 教育 体育 房产 健康 汽车 安全 热点 人才 推选

健康

旗下栏目:

2024第一个小目标:了解潮汕人(财源广进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4-01-0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作者:admin 人气:

  腾讯纪录片《我的美食向导》第二集,陈晓卿来到了潮汕。他在潮汕的美食向导们会明确的表示:最极致鲜美的小管鱿鱼,要去汕头市的南澳岛;地道的猪脚冻饭,需要亲赴汕头澄海樟林;而陈晓卿表示一个人能吃一锅的江笋,得再动身去往潮州市的江东镇。

  潮汕人在吃这件事情上,有着清晰的把控感。似乎吃喝在潮汕不仅是口腹之欲,更是每个潮汕人对来处,对自我的强烈认同。当时代纷繁交错的选择让人们陷入一次次迷路困惑时,潮汕人光凭好好吃饭,就能解决大部分当代人关于“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要去哪”的自我认知难题。

  如同乡间节日里的仪式,这些食物让潮汕人不管去到哪里生活赚钱,都有一个能够被召唤回去的原乡,一个有锚点的前进方向。当外乡的我们还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为生活的意义焦灼不安,为找不到坚持的灯塔,反复犹豫是要逃离家乡或北上广,潮汕人用数百年的漂泊,为我们展示了一种似乎可以解决当下焦灼纷绕的思路。这个思路,让人无论漂泊在异国还是他乡,都可以食之有味,坚定精彩。

  “潮”,水朝宗于海;“汕”,鱼游水貌,群鱼游泳的样子。今日的我们看待“潮汕”,会觉得这种地理格局代表着沿海经济的发达,然而数百年前潮汕先民并没有享受到海洋馈赠,甚至因受制于明朝严厉的“禁海政策”而焦灼彷徨。潮水的反复拍打不能推送来丰盛的群鱼和商贸财富,反倒意味着更加狭小的耕地面积,和严重内卷的食物资源争夺。

  靠海的盐碱地局限了很多农耕作物的生长,但用于制绳织布的麻却在此处生命力旺盛。尽管内陆地区的人认为其嫩叶大多含有毒素,不能食用,不认命的潮汕人却把它做成了护国菜:用大芥菜在腌制过程发酵产生的汤汁来“究”麻叶,有效增咸味去水分减去苦味物质,再用普宁豆酱轻轻点化,成为有效补充矿物质元素的下饭菜。

  潮汕人还是不甘心。勤奋且敢于拼搏的他们,分了两种不同走向:以科举功名打破僵局,凭借开拓思维和家国理想让如今潮州城中林立“儒林第”“翰林第”“进士第”楼牌;或轰轰烈烈下南洋,向未知的世界讨要一个改变命运的可能。

  汕头的樟林古港,潮汕一带最早的海上门户,乘着每年的季候风,一批批下南洋劳工们带着“甜粿、浴布、市篮”三件宝过番(出国)。如今看来,一艘艘红头船也许是潮汕人民发家致富的起点,但古代航海技术下,穿越海洋往往也意味着有去无回。潮汕闽南地区至今仍保留着“送王船”的祭祀活动,被点燃的“王船”在火海中噼啪作响,纪念那些穿越过狂风巨浪中的潮汕先行者。

  所有的痕迹和故事,也落在了今日的潮汕饭桌上。任潮水推来送去,麻叶依旧是如今日常生活和乡村宴席必不可少的菜式;把一块新鲜梅花肉切分为完全不同的九种肉,每一种都拥有姓名的态度,也正是这种甘贫乐道传统的延续。当路边勤勤恳恳做着营生的粿条店老板,都能随口说出 “如果想吃好吃的肯定要下点功夫下去” 的黄金哲理,就能知道潮汕好吃的最深层秘密:

  正如许纪霖老师在录制完节目后,接受采访所说:“现在社会有躺平、摆烂、丧文化,建议年轻人如何保持好的状态的话,就是需要保持一个好的胃口。一个人如果开始对生活失去热情,那一定是从胃先开始的。”

  历史的潮涌推动者潮汕人明白,胃口在,家国就在,把饭菜认真做好,吃好,就是人生迷航时最好的灯塔。

  潮汕饮食另一个迷人之处,在于强烈的自我认同里,还能看见一些让人玩味的不确定性。仿佛阅读一本看似厚重的小说,字里行间却写满了罗曼蒂克。

  闯荡和归来,串起了潮汕饮食的两个关键词。怀揣着对宗族家乡这个锚点的深刻认同,一代代走出去又走回来的潮汕人,带回来了西学东渐,文化冲击,南洋风情和异域滋味,彻底改变了潮汕命运。一同回来的也有对家乡食物更多维度的理解和认同。于是你会发现,在潮汕城市的街头,南洋风情的骑楼和中式的庙宇错落相间,性情杂糅的沙茶酱、鱼露、梅膏酱也不断衍生出一种共生共存的美好新滋味。曾经书写着艰辛的麻叶,也在新的时代,成为了这座美食孤岛,最具代表性的独特滋味。

  见识过外面世界的潮汕人,归来后并没有对物产并不十分丰盛的家乡嫌弃。他们坚信家族能留给自己最好的馈赠,把带回来的眼界和经验,对故土的食物做了一代又一代的改良:

  在逢年过节杀鹅祭拜的传统上,逐渐发展起了味浓鲜软的潮汕卤鹅;通商开埠后,洋人带来了吃牛肉的风气,农耕民族吃牛肉的历史不长,潮汕人想到了可以把肉打成牛肉丸,解决了牛肉太生吃不惯,太熟难嚼的问题;在潮汕,你甚至可以吃到三分一咸三分二是甜的双烹粽,这种让南北困扰多年的咸甜粽纷争,并不是数百年前老祖宗的配方,只是因为潮汕人爱吃,才有了这样一个和解方案。

  更有意思的是,如今问汕头哪里更好吃,老汕头人也会一脸包容期待指向小公园里的咖啡厅。吸引着年轻人们争相打卡的“糖葱薄饼盐黄皮咖啡”里,既有着依稀可辨的传统符号,也混杂着不断创新的全球印记。潮汕似乎很擅长把一切矛盾归于饮食,然后再以高超的烹饪方式,把所有对立的不和谐终将化解。

  离开不是为了放弃,是为了带着更好的回来;不好,那就想办法改到好。是潮汕人世代宗族信仰里带给他们从饮食到人生抉择的坚定力量。

  为什么常有喜欢吃的人会说自己是精神潮汕人?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每个喜欢吃的人都是在寻找自己的根。沉浸于潮汕的腹胃之旅,感受着这里喷薄的创意和稳定的内核,某种种子会生根发芽。原本可能以为饮食不过肤浅的口腹,没想到食物也可以是最稳的人生底盘。胃口是生理喜好与家国血脉的必然连接,也是我们用力离开,但兜兜转转终将回来的终点。

  迷茫时,不妨像潮汕人一样,以饮食为原点坚持一种长期主义的信仰,也许我们无法凭一己之力振兴一个家族,改变一个时代的命运,但吃好喝好,我们至少能让这个世界上多一个更快乐的人。

责任编辑:admin